菏泽缘何成为“天宫课堂”地面分课堂“天宫课堂”第三课成功,菏泽一中成为地面3个分课堂之一,菏泽学子与航天员“天地互动”在菏泽乃至山东人的微信朋友圈刷了屏。据数据平台统计,菏泽一中分课堂的相关信息阅读量超过1亿次。对于天宫课堂山东分课堂设立在菏泽一中,人们除了自豪、喜悦,还感到惊奇甚至意外,菏泽一中为何被选中?
其实,菏泽一中能够被选中并不意外,这里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已颇具特色,还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相关人才。10月13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再次走进菏泽一中探访,感受这里的航空航天科普教育。
走进科普馆,浓浓的航空航天科技信息扑面而来。长征运载火箭模型首先映入眼帘,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着有关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介绍的巨幅喷绘;明朝士大夫万户飞天逐梦、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嫦娥一号”成功奔月……漫步走廊,中国航天发展里程碑一目了然,两侧墙壁上航空航天知识、杰出校友事迹也是随处可见。
菏泽第一中学政教处主任王作芳介绍,学校通过对接整合校内外资源,高标准建设了航空航天科普馆。科普馆共设航空航天主题区、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区、航空航天社团活动区、航空航天社会实践活动区、航空航天竞赛活动区、航空航天教育成就展示区,为开展常态化航空航天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时20分许,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一群学生走进科普馆,他们谈论的依然是“天宫课堂”中“太空教师”所做的有趣实验和相关知识。
随他们而来的还有物理教师朱洪春。她带领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讲解。从“神舟一号”的铿锵起步,到“神舟五号”的一步登天,再到“神舟七号”的太空漫步、“神舟九号”的巾帼不让须眉、“神舟十号”的飞行器绕飞对接、“神舟十二号”的入驻天宫、“神舟十三号”的长期留守,直至现在“神舟十四号”的复兴筑梦……看着一幅幅宣传画,听着老师的讲解,无不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昨天的‘天宫课堂’既是一堂生动的实验课,更是一堂‘播种’课,为孩子们播下了探索未来的种子……”朱洪春深有感触地说。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未能亲临“天地连线”现场,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同学们对航空航天知识的热情,她带的不少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相关问题,还有不少同学在课间、饭后来到航空航天科普馆参观。
“快看,水稻叶子上有了水珠,就是昨天航天员老师讲到的水稻吐水现象……”在科普馆的劳动实践基地“阳光花房”内,司羽珊和尹钲涵兴奋地讨论着。
在同学们眼中,两人是绝对的“幸运儿”,与航天员“天地互动”环节开始后,在众多举手的同学中,他们获得了向航天员提问的机会。天宫课堂虽然已经结束,但他们依然无法放下自己一个多月的拟南芥和水稻小苗,趁下课时间赶来看看。
今年9月9日,“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科普活动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启动。菏泽一中作为分会场,和全国其他30余所学校学生共同观看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在空间站进行植物培养实验的“经验分享”视频,并分为几个科学小组,亲手种下被昵称为“小薇”和“小南”的水稻与拟南芥种子,观察太空种植物与地面种植物有何不同beat365官方网站。
从那以后,司羽珊、尹钲涵等人又多了一份牵挂,每天都会来观察“小薇”“小南”的生长状况,并详细记录,形成观察日志。生物教师曹荣荣介绍,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教师还会定期举办研讨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这两种植物在太空中是什么状况是同学们最为关心的。有些问题老师也无法解答,只能等到与航天员互动时,由航天员进行解惑。
司羽珊通过查询资料,发现太空中没有重力的影响,植物的根系依然会向着土壤的方向生长,让她产生了疑问。“天宫课堂”中与航天员互动开始后,她迫不及待地举起手,幸运地得到了提问机会,这个萦绕在心头已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答,也进一步激发了探索深空的愿望。
比如,邀请专家开设载人航天精神系列专题讲座;开设人力飞行器研发课程,引导学生参与飞行器的研发、测试、发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大国重器扬我国威”大型航天科普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模拟飞行比赛、航空航天书画展。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唤醒了他们求知兴趣,为他们从事航空航天事业埋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