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建议提案当前,夏收、秋收期间,我市一些城乡公路上,特别是一些乡村、城郊附近的公路上,农民打场晒粮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公路晒粮不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还存在粮食被污染的粮食卫生隐患。调查发现,公路晒粮,究其原因,除缺少专供农民打场晒粮的场地外,最重要一点是我市粮食烘干机械化水平低。
我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机推广的先进市,2015年全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2%,农作物的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粮食机械烘干率却不到百分之十。据农机局统计,截止今年7月5日,全市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103台,总的烘干能力约为5730吨/天,与我市粮食烘干的需求量(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为178.1亿斤)存在巨大差距。且粮食烘干机械数量在县市区间发展很不平衡,武城县有44台,占全市总台数42.7%;宁津、平原分别有10台、12台,其他县市区平均只有4.5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烘干设备价格高,一台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农户个人买不起,对大多数种粮大户或农机合作社来说,购置压力也不小;另一方面开展粮食机械烘干作业服务占用土地多,合作社自身难以解决,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没有粮食的烘干机械化作保障,农民丰产却不一定能够丰收。霉变或受到污染的粮食出售给粮库或粮食生产企业,就会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市要创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粮食烘干机械化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部门协同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推广粮食机械烘干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粮安工程来大力推进,发改、财政、国土、粮食、农业、农机等部门应当分工合作、共同推进。
二、科学规划布局,加强粮食后端服务。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要在全市大力推进粮食烘干中心的建设,又要防止一哄而上,避免设备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烘干设备、粮食储存仓的选型及选址,最好以农机合作社、粮食种植合作社和农机种粮大户为基点,充分发挥烘干设备的作用。积极引导合作社提供收割、烘干、代存等一条龙服务,达到农户和合作社的双增收。
三、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政府一要帮助合作社解决粮食烘干中心的建设用地问题。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市县农机管理部门应将农机购置补贴向粮食烘干机器倾斜,执行优先申请、优先补贴、优先满足的政策。同时,为降低合作社粮食烘干成本,激励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粮食烘干作业,建议仿效外地做法,由财政根据合作社烘干粮食的数量,给予其烘干作业补贴。
四、抓好示范带动,加强宣传引导。要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典型经验,鼓励、引导初具规模的农机合作社把粮食烘干机械化作业作为其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引导农户将收获的潮粮食出售给合作社或委托合作社烘干、代存。农机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帮助种植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理解和掌握粮食机械烘干服务的运作模式、技术要求,推动我市粮食机械烘干的快速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自2017年以来,国家在粮食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包含“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粮食产后服务体系三个子项,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针对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一系列难题,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组织,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项目建设内容:一是产后干燥清理设备;二是必要的物流仓储设施,配置接收、发放、输送、装卸、通风设备、及必要的运输车辆等,建设与烘干机配套必要的罩棚、晒场、地坪等配套设施,维修改造必要的仓储设施;三是粮食质量常规检测仪器设备;四是为农户配置实用、经济、安全、可靠的科学储粮新粮仓、新装具。国家对该项目实施年度为2017年、2018年两个年度,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664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6967万元。
通过项目实施,全市共计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39家,发放农户科学储粮仓5108个。建设干燥类粮食烘干机15台套,清理运输除尘类设备408台,检化验设备142台,仓房维修81360平米,简易罩棚42473平米,地坪道路106492平米等,2019年、2020年年均服务粮食数量110万吨左右,我市粮食产后“五代”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二、粮食烘干设备使用状况及存在问题。据统计,我市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粮食烘干机15台套,实际使用6台套,使用设备比率为40%,使用比例较低。存在的原因:一是气候和自然环境原因。我市是处于半湿润地区,季风性气候,年降水较少,日照天数多,有利于粮食储存,农户一般在粮食收获后,自然晾晒,即可储存,无需烘干。二是农户储粮习惯的改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受居住环境改变,家庭收入重心转移等方面影响,部分农户在粮食收获后,为减少劳力付出,直接在田间地头出售粮食,农户存粮逐渐减少。三是烘干设备受到环保及成本的影响。受环保影响,烘干设备原用煤改为以天然气及电为主。用天燃气烘干的费用为5-6分/斤左右,有些粮食烘干设备处于边缘乡镇,天然气管道没有接通,用电烘干的费用为8分/斤左右。如果再计算运输、烘干损失等,费用将更高,同时,烘干设备还要受运转成本制约,一家一户烘干成本会相应增加。农户费了劲,出了钱,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对于粮食烘干积极性不高。从目前使用情况看,粮食烘干业务更多地应用于玉米购销及加工企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开展粮食绿色仓储、粮食品种品质品牌、粮食质量追溯、粮机装备加工、粮食应急能力、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等“六大行动”,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列入2021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要点。德州市政府将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列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将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将建议与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有机结合,加强工作调研,及时掌握我市粮食流通状况,多渠道做好为民服务的文章,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德州粮食安全。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粮食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我市是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吨粮市”,全市粮食连年丰产丰收,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由于我市实行玉米、小麦轮作,收获集中,小麦收获后降雨逐渐增多,玉米收获时的谷物含水量高(玉米30%左右),每年三夏、三秋时节,大量粮食需要及时干燥。在粮食烘干设备应用以前,我市农民基本都是采取人工晾晒的方式,晒场、操场、场院甚至公路都成为农民的粮食晾晒场地。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低矮的平房搬进了宽敞的社区楼房,农村晾晒场地越来越少,“晒粮难”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不断深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逐渐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力量,他们粮食种植面积大、产量大,依靠人工晾晒粮食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近几年来,我市粮食机械化烘干的应用步伐越来越快。2015年,全市粮食烘干机械只有60台,到2016年11月,全市粮食烘干机械已达到141台。主要品牌有:谷王26台、三伍23台、德农22台,还有东平沃普、合肥金锡、沈阳顶益、辽宁凯尔、青州瑞良、沈阳益多等等。其中,低温循环的95台,高温连续的46台。2016年烘干粮食达32.47万吨。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粮食烘干机械化示范区8个,大型粮食烘干服务中心10处。粮食烘干机的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二是粮食机械化烘干技术基本成熟。机械品牌较多,但品牌之间没有太明显的技术优劣差别。没有哪个品牌明显有优势或者劣势太过明显。
五是目前粮食烘干机燃料大多是用煤。我市的乐陵有几台用柴油的,武城有几台用天燃气的。用气和油作燃料成本每斤大约提高3分~4.5分钱,但用工成本降低了。总的来说成本稍偏高,但操作简单,生产效率提高了。
(一)统筹规划,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明确重点,优先发展重点商品粮产区,良种繁育加工推广中心,粮食收获季节多雨、低温难以自然干燥地区,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公路作晒场久禁不止的地区。这些重点区域应作为粮食烘干机械化的首要实施对象。
(二)抓好典型,建立机械化烘干示范基地。各地应在上述五个重点区域内,建立粮食烘干机械化的示范基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典型示范beat365官方App下载,重点引导,让广大农民朋友真正认识到其优势,让事实说话,让新技术深入人心,树立一批农机合作社或种粮大户自用和集中代烘的典型,逐步使其作业上规模,经营出效益,推动粮食烘干机械化技术稳步发展。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促进粮食烘干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粮食烘干机的推广应用是农业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政府应支持农机推广部门立项,并对投资者购机时在、场地使用、工商、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引导、鼓励任何有实力的合作社、公司和个人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
一是农机推广部门带领有意向的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到粮食烘干设备生产厂家免费参观、学习、考察、咨询。
(四)严格烘干机产品质量鉴定,确保烘干机产品质量。目前,有不少生产制造企业已捕捉到其中的商机,纷纷上马。为防止产品粗制滥造,农机部门应严格产品鉴定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绝不容许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坑害百姓,影响粮食烘干机械化的声誉,阻碍烘干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五)建立粮食烘干机械化专业技术服务组织。把农机推广部门和从事烘干机经验的专家组成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协助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技术咨询、方案策划、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工程监督等项工作,为新上烘干线的合作社和个人服务。